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人 > 张钧
张钧
性别:传承:陈氏太极拳第13代传人
籍贯:上海
师承:顾永发
传人:0位直系传人
简介:张钧,1970年出生于上海,自1986年起,师从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顾永发大师系统学习陈式太极拳、剑。在近40年的习武生涯中也有幸获得师爷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万文德大师的多次指点。并多次随师顾永发大师到陈家沟参观学习陈式太极文化。

部分赛事荣誉:

1994年第三届精武国际武术锦标赛--荣获男丙组传统太极拳项目第一名;

1994年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会员拳械比赛--荣获陈式一路一等奖、荣获陈式器械一等奖;

1996年上海市留馨太极拳、剑比赛--荣获成年男子组传统陈式拳项目第一名;

1997年上海市第四届“飞露杯”武术社团观摩评奖大会--荣获对练项目一等奖;

1999年上海市第五届武术社团观摩评奖大会--荣获对练项目一等奖;

2023年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交流比赛--荣获男子甲组陈式一路 金奖、男子甲组陈式器械 金奖;

2024年鼎植杯传统陈式太极拳精英赛(名拳名师联赛上海站)--荣获优秀裁判员。

一、开篇

  张钧,1970年出生于上海,自1986年起,师从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顾永发大师系统学习陈式太极拳、剑。在近40年的习武生涯中也有幸获得师爷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万文德大师的多次指点。并多次随师顾永发大师到陈家沟参观学习陈式太极文化。

二、初识太极,拜师学艺

  张钧自小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86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上海有名的陈式太极拳名师顾永发大师,并跟随顾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顾永发大师严谨治学,对太极拳的理解深刻,让他对陈式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拜在顾永发大师门下,成为陈式太极拳的第十三代传人。

三、刻苦训练,夯实基础

  在顾永发大师言传身教,耐心细致的倾囊相授下,张钧从太极基础功开始学习,刻苦训练,不断夯实、提高。陈式太极拳讲究阴阳转换,动作流畅自然,他时常在练习过程中反复揣摩,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对陈式太极拳的真谛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参悟。

四、荣誉与成绩

  1994年,张钧参加第三届精武国际武术锦标赛,力压群雄战胜了各国选手,荣获了男丙组传统太极拳项目第一名,为国争了光。

  同年在1994年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会员拳械比赛中,与协会拳友们互相交流,荣获了陈式一路一等奖、和陈式器械一等奖。

  之后在历次比赛中,凭借精湛的技艺、稳定的发挥和出色的表现多次荣获陈式太极拳项目的拳、械、对练等项目的第一名、一等奖、金奖。这些荣誉,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在太极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他多年的付出和努力,更是顾永发大师悉心指导的结果。

五、从“运动员”到“裁判员”:身份转换的初心与挑战

  在获得无数赛事大奖后,2001年起张钧收到相关赛事的邀请,参与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正式开始以“裁判员”身份出现在赛场。

  裁判员不仅仅是单纯的“执法机”,更是武术规则的“传播者”、运动员的“守护者”。作为曾经的参赛者,他非常清楚运动员在台上的每一份紧张、每一份努力背后的汗水。因此,他给自己定了两条准则:“懂拳”才能“执裁”,“共情”才能“公正”​。

  为了“懂拳”,他继续不断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子、以及竞赛套路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对照《武术竞赛规则》逐条标注“难度分”“劲力分”“演练分”的评判要点;为了“共情”,他主动跟随年轻运动员训练,观察他们在“掩手肱捶”发劲时的身体反应,在“单鞭”转体时的重心转换——这些细节,后来成了他执裁时判断“劲整”“松沉”的重要依据。秉持公平公正的裁判工作,2024年鼎植杯传统陈式太极拳精英赛(名拳名师联赛上海站)上,张钧荣获优秀裁判员称号。

六、持续深造,传承太极

  获得这些荣誉后,张钧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深知太极拳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于是,他继续跟随顾永发大师深造,并不断吸收其他派系的武术精华,融会贯通,使他的太极拳技艺不断提高。

七、推广太极,贡献社会

  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他积极参与各类武术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还组织了一些太极拳培训班,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太极拳的机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感受太极拳的魅力。

  传承文化:陈式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需要这一代人继续去传承和发扬。他在不断努力,为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回馈社会:为了回馈社会,他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推广太极拳,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这门武术。